学领域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全各专业
学 时48
学 分3
制 订 人顾业丰
审 核杨丽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学领域课程标准
一学领域课程综述
一学领域定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公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取向,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和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修养和法律素养。
表一 学领域定位
学领域功能
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前导学领域
行学领域
后续学领域
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突出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按照高职学确定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要求,依据必须够用的原则,把工学结合的思想贯穿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借鉴专业课模块化教学经验,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心,以专职教师为心,以理论教学为心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自学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进一步树立了重点讲授,自学辅助,德技互溶,强化实践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实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知性教育向知行合一的行动教学转变,配合专业教育,服学生未的人生发展。
1.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以教材为纲又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以教材为纲,就是不失全通用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所谓体现高职特色,就是针对高职的培养目标教学规律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和拓展。教材为纲和高职特色相结合,是通过以必须够用贴实际贴生活贴学生为原则选择和扩充教学内容。
2.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教学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意志目标行为目标服于能力目标。以学生在社会生活尤其是职业活动需要的各种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优化组合教学内容和进行教学安排。
3.以学生做为路径。以学生做为出发点过程和归宿点,始终都是教师指导学生做自学搜集资料说讨论剖析自我制定自己的实施方案。
4.以任为驱动学生要针对自身情况制定每个学项目的实施方案,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针对自身的现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5.体现两个三结合 一是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相结合;二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
三学领域课程目标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课程总体目标是对新的教学体系和内容进行全面的整合与研究,充分体现新大纲的教学要求;加强教学手段的改革与探索,完善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水。力争使本课程在这几年不断发展完善,成为在学具有较深影响的课程,并积极向省级精品课程迈进。
通过教学,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1. 知识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
认识我们正处于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理解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追求正确的人生观,认识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理解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实现梦的实践放飞青春梦想。
认识精神是兴强之魂;理解爱主义及其时代要求,认识华民族爱主义的优良传统,认识新时代的爱主义,做忠诚的爱者;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坚定价值观自信,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理解道德及其变化发展;认识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认识我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认识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了解以宪法为核心的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培养法治思维,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
2. 能力目标
1培养高职生学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
2提高学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
3提升职业实践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
4能够在社会生活自觉遵守法律规范。
5培养成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文化心理法律职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材和终身发展。
二学领域课程描述
学领域描述包括学领域名称学期参考学时学任和学领域目标等,见表二
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学期 48课时
绪论 人生的青春之问 坚定理想信念
弘扬精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1通过学,帮助学生了解发展的新方位,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以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了解理想信念同理想的含义和特征;了解精神的科学内涵,实现梦必须弘扬精神;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了解道德的历史演变功能作用和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革命道德;了解法律的概念与历史发展,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实体法律部门和程序法律部门,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与法律的至上地位,法律权利与义以及二者的关系。
2培养大学生学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提高学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提升职业实践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在社会生活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培养成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3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文化心理法律职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
工作与学内容
工作对象
教师学生
工作方法
多媒体讲授
工具
教科书相关阅读材料多媒体设备黑板等
工作要求
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按时完成作业
三学情境划分及描述
一学情境设计
表三学情境设计
一
绪论
4
二
人生的青春之问
三
坚定理想信念
四
弘扬精神
五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8
七
尊法学法用法守法
12
二学情境描述
包括学情境名称学时学任与其他情境的关系学目标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流程学业评价。
表四 学情境一的描述
1.我们处于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本学情境为本学领域的第1个学情境,本章重点阐述了我们处于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肩负的历史责任,要做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为下个情景的内容学做铺垫。
帮助学生了解发展的新方位,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理解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
把握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学本课程的学方法,增强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一我们处在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引导高职学生了解发展的新方位,理解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把握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学本课程的学方法,增强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表五 学情境二的描述
1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以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2树立为人民服的人生观
3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本学情境为本学领域的第2个学情境,本章重点阐述了人生与人生观,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为下个情景的内容学做铺垫。
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以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理解树立为人民服的人生观的重要意义;
掌握处理各种关系的方法,立志在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做到和谐发展。
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人生与人生观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观
一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二反对错误人生观
三成就出彩人生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课堂讨论案例教学视频资料辩论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在教学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对人生的价值能有正确的评价;实现人生价值有正确的途径。
表六 学情境三的描述
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认识特色社会主义同理想与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3在实现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本学情境为本学领域的第3个学情境,本章重点阐述了理想信念同理想的含义和特征,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实现梦的实践放飞青春梦想。为下个情景的内容学做铺垫。
了解理想信念同理想的含义和特征;
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理想信念;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实现梦。
第一节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第二节 崇高的理想信念
一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二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同理想
三胸怀主义远大理想
第三节 在实现梦的实践放飞青春梦想
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三为实现梦注入青春能量
按照学用做合一的总体原则。使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表七 学情境四的描述
1精神的主要内容,如何弘扬精神
2爱主义的基本内涵和时代要求
3做新时代的忠诚爱者及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本学情境为本学领域的第4个学情境,本章重点阐述了精神的主要内容,爱主义的科学内涵和优良传统;高职学生应当怎样传承和弘扬华民族精神,怎样做一个做忠诚的爱者;如何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下个情景的内容学做铺垫。
了解精神的科学内涵,实现梦必须弘扬精神;
理解爱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创新创造是华民族的民族禀赋;
掌握做忠诚的爱者及改革创新实践者的途径。
第一节 精神是兴强之魂
一重精神是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三实现梦必须弘扬精神
第二节 爱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一爱主义的基本内涵
二新时代的爱主义
三做忠诚爱者
第三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一创新创造是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二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联系内外的大事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爱情怀和爱行动。
表八 学情境五的描述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增强价值观自信
3.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学情境为本学领域的第5个学情境,本章重点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和现实基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为下个情景的内容学做铺垫。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
积极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
第一节 全体人民同的价值追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二当代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第二节 坚定价值观自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第三节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一扣好人生的扣子
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课堂讨论案例教学视频资料辩论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在教学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表九 学情境六的描述
1.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2. 社会主义道德要以为人民服为核心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4.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
5. 参与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
本学情境为本学领域的第6个学情境,本章重点阐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起源与本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为下个情景的内容学做铺垫。
了解道德的历史演变功能作用和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革命道德;
理解公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的道德与法律的内容;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恋爱观婚姻观及公德意识的养成;
学和掌握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锤炼高尚品格。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一什么是道德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变化发展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一传承华传统美德
二发扬革命道德
三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第三节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二社会公德
三职业道德
四家庭美德
五个人品德
第四节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一向道德模范学
二参与志愿服活动
三引领社会风尚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课堂讨论案例教学视频资料辩论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在教学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表十 学情境七的描述
1. 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2. 我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3.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4. 依法治和以德治相结合
5. 培养法律思维
6. 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的关系
本学情境为本学领域的第7个学情境,本章重点阐述了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法律权利与义观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等问题,为下个情景的内容学做铺垫。
了解法律的概念与历史发展,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实体法律部门和程序法律部门,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与法律的至上地位,法律权利与义以及二者的关系;
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我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
掌握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成为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二我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三我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宪法是家的根本法
二我的实体法律部门
三我的程序法律部门
第三节 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一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
二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全面依法治的基本格局
第四节 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一坚持的领导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等
四坚持依法治和以德治相结合
五坚持从实际出发
第五节 培养法治思维
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二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三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第六节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
二依法行使法律权利
三依法履行法律义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课堂讨论案例教学视频资料辩论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在教学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帮助高职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律理念。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二课程教学资源的使用与建设
在教学过程利用幻灯片教学录像多媒体软件网络台电子教案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标准由马克思主义学思修教研室制定。